上半年的软件设计师已经结束,理论上应该能过,下半年的目标是系统架构设计师。整体难度不小 报名在八月中 考试日期 资格名称 11月9日至12日 系统架构设计师 上午: 信息系统综合知识 系统架构设计案例分析 下午 系统架构设计论文
三月份看完了相关的同步辅导。四月开始看下笔记并开始刷题 因为近年开始考Python相关的内容,所以学习下Python https://docs.python.org/zh-cn/3/tutorial/index.html
整体下来,不会的东西不能说特别多,但也不少 难度不能算太高,但覆盖面的确很广 组成原理、操作系统、网络、数据库、数据结构与算法、设计模式 编译原理 软件工程、结构化开发、面向对象开发 标准化和知识产权 其中编译原理与软件工程方面明显薄弱,接下来多花些时间
2023总结 数学 英语 CS 2024规划 软件设计师 CS 数学 英语
开始了 上半年报名:3月22号 ~ 4月1号。已报名 下半年报名:9月中下旬 由于改为机考,分批次考试,一次4个小时,考完上下午科目 级别 资格名称 考试时间 考试科目 中级 软件设计师 5月25日 ~ 28日,5月26日 上午 8:30 ~ 12:30 分批次,4小时联考 中级 软件设计师 11月9日 ~ 12日 分批次,4小时联考 结束了,上午题是真的没底,下午题还行 规划 一月: 二月: 三月 ~ 四月中: 四月中 ~ 五月中:
制定个计划,让自己不再迷茫。 每天投点时间进去。 从找点事做,到更好的发挥有限时间的价值,是接下来要考虑的。要做的事情越来越多,可支配的时间却越来越匮乏,需要时间去思考,如何发挥时间/付出的价值。 不去考虑现在能否抽出时间做某些事情,先开始,之后自然能挤出时间,一直等有时间了,只会一直等下去。 感觉收获很多, 一是处在管理岗位,确实应该有很多管理上的能力,得加强学习,不能两眼只盯着技术栈; 二是隔一段时间去面试下,避免坐井观天,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最后,技术更迭变迁,但底层和原理是共通的,掌握了这些,才能走的更远。 那些赚到大钱的人,没有一个是靠时间换取收入的。他们要么通过积累资产致富,要么购买他人的时间,为自己创造财富。你应该警惕,不要落入”时间换取收入”的陷井,不要只顾着为别人生产代码,而要注意积累自己的资产,以及适时开展属于自己的业务。 —转自:阮一峰 🔗收藏: Teach Yourself Computer Science OSSU ( Open Source Society University ) 面试准备及指导:https://github.com/Snailclimb/JavaGuide 计算机公开课 一、浙江大学 Github 地址:https://github.com/QSCTech/zju-icicles 二、B 站的公开课 Github 地址:https://github.com/elder-frog/OpenCourseCatalog 三、CS自学指南(推荐了很多原版视频课,纯英文有些吃力) Basic CS 《计算机科学概论》(finish) ✨《计算机程序的构造和解释》 SICP – Structure and Interpretation of Computer Programs ✨《深入理解计算机系统》 CSAPP – Computer System : A Programmer’s Perspective 《计算机组成原理》(完成第一轮) 《计算机组成与设计 […]
制定个计划,让自己不再迷茫。 每天投点时间进去。 从找点事做,到更好的发挥有限时间的价值,是接下来要考虑的。要做的事情越来越多,可支配的时间却越来越匮乏,需要时间去思考,如何发挥时间/付出的价值。 不去考虑现在能否抽出时间做某些事情,先开始,之后自然能挤出时间,一直等有时间了,只会一直等下去。 感觉收获很多, 一是处在管理岗位,确实应该有很多管理上的能力,得加强学习,不能两眼只盯着技术栈; 二是隔一段时间去面试下,避免坐井观天,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最后,技术更迭变迁,但底层和原理是共通的,掌握了这些,才能走的更远。 那些赚到大钱的人,没有一个是靠时间换取收入的。他们要么通过积累资产致富,要么购买他人的时间,为自己创造财富。你应该警惕,不要落入”时间换取收入”的陷井,不要只顾着为别人生产代码,而要注意积累自己的资产,以及适时开展属于自己的业务。 —转自:阮一峰 🔗收藏: Teach Yourself Computer Science OSSU ( Open Source Society University ) 面试准备及指导:https://github.com/Snailclimb/JavaGuide 计算机公开课 一、浙江大学 Github 地址:https://github.com/QSCTech/zju-icicles 二、B 站的公开课 Github 地址:https://github.com/elder-frog/OpenCourseCatalog 三、CS自学指南(推荐了很多原版视频课,纯英文有些吃力) Basic CS 《计算机科学概论》(finish) ✨《计算机程序的构造和解释》 SICP – Structure and Interpretation of Computer Programs ✨《深入理解计算机系统》 CSAPP – Computer System : A Programmer’s Perspective 《计算机组成原理》(完成第一轮) 《操作系统导论》 […]
九月很平淡,虽然还剩下一小半。 虽然断断续续,但还是在这个月完成了英语单词的第一轮,随后会开始第二刷,但预期会较第一次耗时少很多,结束是新的开始,收获虽然远不及预期,但还是有的,第二次也许会超过预期。 几个月前临时决定的《深入理解Java虚拟机》也在这个月完成了,收获还不错。 虽然已经忘了context,去年在面试时,曾与老板聊到,Virtual Threads 将在Java 19 Preview,如果可能的话,也许在下一个LTS Java 21就会Finalize,Java还有更多的可能与有趣的Feature,然后在马上的(Sep-19)Java 21 GA,协程的确Finalize了,还带着些相关的enhance的Preview Feature,Spring针对虚拟线程也做了Ships Support,一切都在往更好的方向发展,Java 21 + Spring Boot 3.2 可预见的将又是一个milestone,甚至可能开启下一个5~10年。 马上30而立了,不知道还会在这边呆多久,不知道还会干多久的Java,不知道还会在这一行干多久。希望不负年华。
在空虚之中,不如思考下这些问题:
转自创 杜沁园(悬衡) 读书算是一个大问题,网上也是有各种各样的方面,这篇文章读下来,感觉有些收获,尤其是二遍读书,对于一些经典的书籍📚、先读厚再读薄。 时间越来越碎片话,如何用碎片的时间做些事情,也是需要考虑的。四月时用碎片时间看完了《微积分的力量》,计划后面继续(SICP、CSAPP、编译原理、离散数学 …),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路也还有很长,为了某些事物,做出一些改变。 引言 在 AI 和搜索引擎越来越强的时代,所有的知识甚至答案都能信手拈来,人们还有必要读书吗? 本文重新反思了读书的意义,认为在 AI 盛行的时代,知识会变得越来廉价,但是知识不能代替人的认知,相反认知会变得越来越重要,而读书正是我们提升认知的过程。 因此好的书籍不能是简单的信息罗列,必须能够以高屋建瓴的方式提出新的视角,最终带领读者提升认知。 读书是为了学习知识吗? 认知与知识的区别 同样是学习,认知与知识有什么区别?我认为认知是对事物方向性与原则性的理解,它是知识生长的土壤,哪怕随着时代变迁,知识落后过时了,通过认知我们也能够重新推导出知识。ChatGPT 虽然能够回答你的问题,但是要问什么问题呢?如何继续引导呢?怎么识别它回答正确性呢,答案是否已经过时了呢?这些都需要人靠着认知来判断,所以即使是 ChatGPT 也需要人来指引方向,它只能回答“知识”。 举个例子,马斯克推崇“第一性原理” 。“第一性原理” 主张通过分解问题,将其拆解成基本的物理或数学原理,并从这些基本原理出发重新组合,以得出新的结论或解决方案。这种思考方法可以帮助人们在创新和解决问题时跳出传统思维定式的限制,从而实现真正的突破。马斯克在 SpaceX 的火箭设计中,他从物理原理出发,重新设计了整个火箭的结构,使得火箭的成本大大降低。“第一性原理” 就是一个 “认知”,而火箭相关的技术原理则是 “知识”。 人工智能领域有一个著名的 “莫拉维克悖论”。该悖论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尽管计算机在执行诸如微积分、棋类游戏等高智能任务方面表现出色,但在执行一些日常生活中被认为很简单的低智能任务时却表现得很差,甚至远不如人类儿童。比如最简单的行走,机器人学至今没有好的解决方案。相比之下,人类的小脑可以说是相比厉害的“智能”了,当你在走路的时候,从来都不需要思考哪个肌肉需要收缩,哪个肌肉需要拉伸,只需要想一个方向,你的肌肉就会 “自动” 带着你走到那里。这么一想我们是不是早就有 “强大人工智能” 的辅助了?但是它依旧需要 “大脑” 指引一个方向,而无法取代大脑。类比之下,我认为人工智能不会取代任何职业,只会将人类从低层次活动中解放出来,从事更多的方向性工作。 知识越来越廉价,而认知越来越有价值 在现代社会中,搜索引擎和 AI 使得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成本越来越低。 然而,只有获取知识本身是不够的,人们需要通过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和面对各种挑战。这就需要人们具备高水平的认知能力。 《未来简史》中指出,人工智能技术将会取代一些重复性和低层次的工作,但在创造性方面,人类仍然具有无可替代的优势。因此,人们需要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来提高自身的认知能力,以适应未来的发展和变化。 因此,知识正在变得越来越廉价,但认知的价值则会越来越高。获取知识的成本不断降低,但应用和创造知识的能力则需要不断提高。只有具备高水平的认知能力,人们才能在未来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本好书则是我们提升认知的好助手,虽然好书中也会包含大量的知识,但它是有结构,成体系的,最终能够给我们带来更加高屋建瓴的视角和观点。 烂书则是知识和信息的简单罗列,读它还不如用到的时候再去搜索引擎搜索。 论好书的标准:认知升级 都说 “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都能从同一本书中读到不同的内容,有的人可能觉得一本书不好,有的人可能深受启发。所以好书不一定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但是现在书这么多,个人的时间越来越有限,不可能每一本都去仔细品味。我认为书籍本身客观上也是有优劣之分的,读好书受到启发的可能性会更大,所以我们要用有限的时间尽可能地去读好书。 而好书的标准,就是能够以高屋建瓴的方式提出新的视角,最终带领读者认知升级。相比一篇文章,一本书的内容含量是很高的,作者一定是进行了大量的调研和素材整理,如果用心的话,必然能在其上建立更高的视角和认知。因此用这个方式可以鉴别作者是否用心,是否值得读者花时间学习。 好的文章和好书的标准,我认为也是类似的,只是文章一般比较短,就没法做这么苛刻的要求了,可能会存在不少纯知识分享的好文。但是我对自己的文章都是这么要求的,比如这篇文章就提出了从认知升级视角鉴别好书的观点。 读书的方法 我之前读书一直都是零零碎碎的,想起来就读一本,一年也读不了几本书。但是在去年5月份以来,我一口气读了接近二十本书,虽然其中很多都是小书,但是其中也有我花了一两个月才读完,专业性很强,很厚的书,比如《数据密集型应用系统设计》(524页),《沟通的艺术》(大开本500页)。我归结于以下两个方法: 细水长流法 “花一天时间学完课程?还是用一周时间,每天学一个小时?哪个学习效果更好?” 心理学家曾经做过实验证明后者的效果更好。这跟我们的直觉是一致的。上大学的时候我经常考前“临时抱佛脚”,这种情况下学习的知识,考完就全部忘了,远远不如踏踏实实学一学期的效果好。 […]